您的位置: 首页 >经贸之窗>详细内容

重拳出击 铁腕施治 努力构建“五小”食品业态监管新常态

来源: 发布时间:2024-08-23 14:49:45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按照全省工作部署,明确了“强措施,明责任;促提升,求实效”的工作思路,以非法添加生产经营者为重点打击对象,以查处取缔一批“黑工厂、黑作坊、黑窝点”为目标,震慑违法行为,全面规范“五小”食品业态生产经营。

一、严查重处,打击犯罪,始终保持食品安全监管高压态势

(一)深化联合办案。充分发挥我局与公安部门设立的联合执法办公室作用,抽调精干力量,实施联合办公,共同受理投诉举报,共同排查案件线索,及时交流执法办案信息,适时召开案情分析研判会议,联查联办,确保了公安机关对重要案件的及时介入,全程参与,有效处置。

(二)突出重点领域。针对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城乡结合部、城中村、农村地区等监管薄弱区域,加大了巡查和突击检查力度,营造专项整治高压态势。

(三)狠抓案件处置。专项整治期间,与市公安部门密切配合,查处了1家特大无证生产辣椒酱加工场,现场查获辣椒酱约60吨、盐约100吨;打掉了1个生产东北大拉皮非法加工点,现场查获东北大拉皮食品225袋、包材及标签3.4万个、木薯粉57袋和明矾、工业用盐等违法添加物。此外,还查处违法使用或添加硫磺、工业用盐、明矾、泡打粉制售食品等重大案件及其他案件共计42起,移交公安部门12起。

二、严格措施,综合施治,全力推进专项整治行动

(一)认真开展摸底排查。一是按照分区包片原则,明确了4名联络员,分别负责加强与省和各县(市、区)沟通联系、信息统计上报审核等工作。二是定期对登统上报的“五小”食品业态数量进行通报排名,营造学赶比超工作氛围,做到“五小”食品业态应统尽统。三是开展专项督办。对工作进展不快、单项统计数量少的县(市、区),印发督办函,明确工作要求和时限,有针对性地提高工作效能。截至2016年1月底,我市共登统上报“五小”食品业态单位26549个,为下一步规范管理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(二)全面开展拉网式检查。广泛发动市、县两级食药监、农业、公安、城管等部门和食品药品三级网格化监管力量,形成合力,开展了拉网式检查。一是建立台账。以村级为单位,发动协管员、治安员配合执法人员对“五小”经营业态进行了逐户登记造册,建立监管台账,实施动态管理。二是规范经营。向食品生产经营者发放“明白纸”进行了全面告知,指导其依法依规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。三是综合施治。联合城管部门重点对校园及其周边、早夜市食品摊贩进行了不间断执法检查。截至目前,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2397家次,整改规范2147家,整治提升8617家,关停取缔71家。

(三)加大督导检查力度。制定了《当前重点食品安全工作督导方案》,组成四个督导检查组,采取“四不两直”的工作方式,对各县(市、区)进行了连续督导检查。对工作进展缓慢、成效不明显、工作信息报送不及时的个别县(市、区)进行了专项督查,并在“清死角、打窝点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通报中进行了点名批评。

三、强化保障,浓厚氛围,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

(一)强化机制建设。实行了专项整治月报告、月通报、月排名制度,先后印发了3期“五小”食品业态调查统计工作进展情况通报和4期“清死角、打窝点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展情况通报。

(二)强化考核评价。将“清死角、打窝点”专项整治工作列为全市2015年度食品药品安全综合考核评价重点考评要点之一,并开展了考核评价,考评结果作为对各县(市、区)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。

(三)强化宣传教育。一是张贴公告。制定并广泛发布了整治《公告》,共发布105次,张贴《公告》5万余份,涉及5714个村(社区)。二是广泛宣传。重点加强了对整治工作成效、案件查处、行动信息等方面的宣传报道,共发布各类信息90余篇。三是曝光案例。召开新闻发布会,向20余家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了10起典型案件;在市局网站上曝光了5起典型案例、刊登了2期查处黑窝点信息。

下一步,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,学习借鉴兄弟地市先进经验,进一步抓好“五小”食品业态监管,推动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。


分享到:
【打印正文】
×

用户登录